本网讯  5月20日19:00,英文学院第十四届笔译大赛表彰大会在七教110成功举行。郑超、胡正茂、Robert Tindol三位资深翻译教授在指出学生译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和在场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翻译技巧。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何伟儒,翻译系系主任王海瑛,专业老师许勉君、谢谦、陈新月及部分英文学子出席了本次大会。
大会伊始,本届笔译大赛相关奖项逐一揭晓,程梦柳和陈舒婷两位同学分别摘得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等奖。
      
  
  
   
    
       
     
        
      
         
       
          
        
           
         
            
           
          
             
           
              
            
               
             
                
              
                 
               
                  
               
              
             
            
           
          
         
        
       
      
     
    
   
  
颁奖合影
  
  
       
紧接着,大会进入译作讲评环节。首先,郑超教授针对英译汉部分,从“原文精鉴”“译笔入微”“意蕴相映”三方面为学生逐一讲解了“翻译三部曲”。他强调“好的译者首先应该是好的读者”。比如,英译汉原文“ThePosteverything Generation”一文中多处出现前缀Post,但是具体语境中其引申出了“之后”“后期”“后替”等多个不同意思,因此译者要避免“想当然”的翻译误区。而在译者可以多大程度地发挥的问题上,他则强调“翻译是一面高光洁度的镜子,不容许掺杂别的色彩,也不能像哈哈镜那样扭曲变形”。此外,他也从借用严复将“Evolutionand Ethics”一书译为“天演论”的例子,引入了“达旨式翻译”的概念,提醒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要多多考量作者的用词。在细节处理上,一方面不可小视词性,另一方面切忌附会自己所思所想,即“译者的自由应该建立在对原作的透彻理解之上”。
      
  
   
  
  
    
  
郑超教授讲解“翻译三部曲”
  
       
随后,外教RobertTindol作为英语母语者,和观众分享了他此次比赛的评改心得。他以一则一个丹麦人误用短语“takeadvantage of”引起误会的笑话开场,提醒观众翻译的首要问题便在于避免引起误解。紧接着,通过对比机器翻译的一篇译文和八篇学生的译作,他进一步指出学生译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分拘泥于中文词义,忽略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使用习惯和思维方式,常常引发歧义。此外,他也指出,面对诸如此次比赛之类的标准五段式文章,学生要重视主题句和关键词的翻译,突出行文结构。
      

Robert Tindol分享评改心得
  
       
胡正茂教授则强调了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并系统地指出了学生译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首先提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做一个“有心人”,即要负责任地做好前期的外围准备工作。以汉译英原文为例,他提醒学生可以通过浏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等途径,寻找同一主题的平行相似文本,从中得到一些可以直接采用的可信翻译或相关启示。随后,他接着RobertTindol谈及的个别问题,例证结合,逐一指出了他在学生译作中发现的不遵守英语基本语法、搭配意识弱以及缺乏文体考虑等问题。有鉴于此,他提出学生可以通过加强词汇储备、借用古语、搜索词库等方法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胡正茂针对译作提出建议
  
       
9点30分,这一堂关于“如何译笔生花”的翻译指导课在学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附:获奖名单
    
      
英译汉:    
一等奖:程梦柳  
二等奖:侯晓琪  邓炜曦
三等奖:陈诗谣  张展图  吴圳洁  彭润华  陈易之 
优胜奖:吴雪淳 钟雯 余意 陈少霓  
郭晓慧  杨冠宇  陈卓佳  刘畅
    
      
汉译英:
一等奖:陈舒婷
二等奖:朱宝欣  许丰盈 
三等奖:李亦楠  官妙云 吴圳洁  杨冠宇
优胜奖:潘韵菁  欧阳露  姚洁秋  罗捷  黄嘉媚